定位 English [切换] 药用原辅包质量审计、注册及供应;GMP 质量体系咨询;药物制剂研发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

中科院陈凯先院士:新药创制的趋势、挑战和策略

发布者:国际药物制剂网 发表时间:2015/6/9     点击: 610

作者: 陈凯先 / 编辑:春雪




一、国际新药研发和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1.全球行业发展状况。

药物研发重心随世界疾病谱变化不断发展,从70、80年代的感染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高血压过渡到90年代的高血脂、糖尿病、抑郁症,当下的疾病以肿瘤、慢性病、老年疾病为主。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数据分析,列出来一些不同疾病药物研发的状态,看到抗肿瘤、神经及精神、感染、内分泌及代谢占了85%,其中抗肿瘤占在研药物的三成。

医药产业发展持续在增长,但从2008年国际经济环境产生的变化来看,增加已经逐渐减慢,也由于社会刚性的需求,医药产业的发展环境逐步变好。我们列出2013年医药畅销排行榜Top15,发现有相当大比例是生物技术、也有化学药。随着新兴市场不断崛起,中国、印度、巴西这些国家,市场份额从2006年的14%提高到20%,预计在2016年能达到30%。

目前,我国的医药市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在专利期内药物,在医药企业的一些大品种,是利润主要来源。另一类是专利到期了,利润相对低,企业为了发展需要研发高仿药物。总体来讲仿制药占的比重逐渐在增加,随着重磅炸弹专利期药物到期,仿制药将迎来高峰。

发达国家医药市场依然由品牌药主导,但仿制药支出占比例将由16%增长到21%。不过基础研究是药物创新源动力,2011年FDA批准的新药中,有17个被认为具有突破性的成果。

未来,生物药的增长会领跑医药市场,特别在我们全世界销售占前10位,或者前15位,但生物药总量在医药市场中间占得不是非常大。

2.面临的问题。

药物开发风险不断增加。新开发项目药物临床实验的成功率在明显下降,二期临床成功率在2006~2007年为28%,到2008~2009年为18%,三期临床成功率平均已降至50%左右。研究这些项目由于什么原因失败,其中有一些是由于药物的安全性不好,有的药效不够理想。在2011~2012年药物失败的药物间,治疗癌症的药物占据1/3,其次就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最近两年新药临床研究遭遇重大挫败,造成的损失大概从几亿美元,到接近20亿美元不等。2010年AD药物研发遭遇全面失败,2002~2012年阿尔茨海默症药物临床研究分析发现高达99.6%的临床实验以失败告终。

研发投入持续高涨,投入产出比持续降低。根据2013年研发投入Top10企业的数据来看,罗氏研发投入占了销售额的20%,这种投入是巨大的。从目前全球医药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如FDA加快药物审批程序,他们采取了很多加快办法,如接到申请14天以后要给企业答复,30天以后要有一个进程,采取比较快节奏推进审批程序。在我国也可以构建大的产学联盟,组建药研航母10大制药巨头抱团,推进研发技术和生产能力。

技术融合刺激医药产业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现阶段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互相交融,多学科交叉。例如信息技术、基因组学技术、生物学技术,互相融合起来推动和刺激医药产业的发展。还有如生命科学研究成果引领产业发展、研发向治疗新的机制转变,区别于现有的药物,关注临床上还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孤儿药、研发填补空白的药都可能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和市场的新宠。

个性化医药技术市场增长快速。未来,医药技术将根据疾病的表型来研发药物,根据基本的分子分析,这被称为精准医学。

在新的药物研发阶段,我们也会加强老药新用、关注固定剂量复方制剂的研发,使药物治疗效果有明显提高。

二、我国新药研发和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在我国,普惠药是国民健康的基本保障,未来中国医药市场发展空间依旧很大,我国医药产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2013年我国医药总产值已经达到2万亿,全球增长速度,目前中国是第一位。但我们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薄弱,药物研发仍以跟踪仿制为主,原始创新不足,产品结构亟待升级,产业集中度低,低水平重复现象突出,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药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亟待提高,国际制药巨头加紧抢占国内市场,产学研联盟虚化,有利于创新的机制和环境需进一步营造,政策法规不够健全,管理能力需加强,这些问题,都是我们目前需要改变的现状。有一句话总结就是我们“大而不强”,美国总的制药企业有1000多家,有18家进入世界50强,中国有4800多家,没有一家进入世界50强。从大国走向强国,新药研发已经进入当前最好的时期,我们综合创新能力逐渐成长,研发队伍不断壮大。

三、药物创新的策略和方法思考

药物创新面临的严峻挑战,如新靶点和新先导结构的发现、复杂疾病的作用网络、成药性早期评价与预测。一个靶点去对准一个药物,治疗一种疾病。如何针对复杂的调控网络来研究药物,这是一个新的问题。我们就想我们能不能早期判断它的成药性,不要等到那么晚,早期评价早期淘汰,不用投入巨大。

药物创新需要制订全面推进的策略,例如我们需要推进转化医学和新药研究模式的转变;要基于系统生物医学和临床需求的新药研究;要展开个体化治疗与新药研究;可以用计算机模型计算办法,发现新药物靶点,可以用天然产物和中药为基础的新药研究;我们应该瞄准国际前沿,加强原始创新;还需要突出需求导向,解决重大问题,如广谱抗病毒药物研发。

四、努力实现“十二五”药物创新发展目标

“十二五”的重点任务就是不断提升我们的研发水平,尤其新策略、新机理、新技术、新机制,这方面要大大加强。今年是“十二五”最后一年,取得很多阶段性的成果。我们70个化学药处在临床阶段,三重任务成效显著。重大需求,重大问题、重大产品。围绕三重做了很多工作。我们在“十二五”进一步加强科学聚焦、合理瘦身、系统集成,通过这样努力,进一步推动我们国家的药物创新。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我们国家努力推动药物的创新,现在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处在大国向强国转折期,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实现新的发展目标。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会议发言内容整理)

摘自: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联系我们=========


天之力医药(微信号:bjtianzhili)专注于医药产品力提升。

回复数字“2”可查看历史推送文章。


【编辑:amanda】 国际药物制剂网       本文链接: http://www.phexcom.cn/hydt.aspx

在线
咨询

在线咨询服务时间:8:30-17:00

QQ在线咨询:

服务
热线

021-55807300
5*9小时服务热线

关注
微信

PHEXCOM公众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