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 English [切换] 药用原辅包质量审计、注册及供应;GMP 质量体系咨询;药物制剂研发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

首仿药:专利红牌解禁前抢先出线

发布者:国际药物制剂网 发表时间:2012/6/21     点击: 419
   首仿与冲浪运动有着十分相似的元素,首仿者是其中的冲浪先锋,他们发起的每一次专利挑战,就像在每一个浪潮的边缘寻找创新的机会。

    如今,专利悬崖的浪潮再次掀起,新一轮冲浪者技巧与平衡能力的大考悄然拉开。半个月前,恒瑞医药作为伊立替康注射液的首仿厂家,其生产的首批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经由上海港正式抵达美国。据悉,辉瑞公司原研药伊立替康注射液在美国的专利于2007年8月到期。从2006年起,恒瑞就已经开始针对美国市场进行制剂开发和产品注册申报工作,并于2011年12月通过了FDA正式批准。而在大洋彼岸,迈兰制药公司生产的波立维仿制药正在等待FDA的最终批准,它则挑战着施贵宝与赛诺菲在心血管治疗领域的“神话”。

    “解禁”的背后

    眼下,不少重磅产品纷纷失去专利保护,由他们演绎的传奇故事已开始落幕。据资料显示,去年11月专利到期的立普妥2010年全球销售额高达107亿美元;2011年,波立维的净销售额则为71亿美元,约占施贵宝总销售额的1/3。有分析统计,波立维上市15年共为施贵宝带来428亿美元的收入,今年施贵宝还有19个畅销药将失去专利;而德国默克公司原研的辛伐他汀,曾创造年销售额70亿美元的记录也已褪色。这是本轮专利悬崖的一个缩影。

    巨浪再次压境,诱惑的市场将抢仿原研药作为当前化学药品创新的一种时尚。上海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副院长俞雄对腾出来的这块市场非常看好。他认为,一方面,随着大量受到专利壁垒保护的高价药品专利到期,高利润将刺激仿制药厂商迅速进入这些“解禁”的市场;另一方面,全球各国的医改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取向,即完善医保方案将刺激价格相对低廉的仿制药的需求。

    “这种形势让高毛利的首仿药成为企业的‘新欢’。”俞雄以辛伐他汀为例解释,该药在欧洲和美国的专利期分别在2003年和2006年到期。2003年,海正药业抓住了辛伐他汀专利即将到期的机会,在全球率先仿制成功,实现了他汀类原料药的爆发式增长,使得公司的销售收入当年增加100%以上,利润更是飙升200%以上。

    对此,江苏恒瑞医药副总经理蒋素梅深以为然。她深谙此中的商机,作为国内伊立替康的首仿厂家,目的就是要优先抢占市场。对于这一点,从赛诺菲-安万特的多西他赛就能一窥全貌。恒瑞医药是研发多西他赛的国内首仿企业,第二家仿制企业是齐鲁制药。2005年,恒瑞医药已占据该药接近50%的市场份额,而齐鲁制药的份额还不到20%。可见,大市场、高速度才是企业领衔冲浪的关键。

    “阿乐”吃螃蟹

    这种驱动也映射出当前很多企业的心情。谈到首仿药,不得不说到“阿乐”。仅凭它,北京嘉林药业连续5年,业绩都以年均超过50%的增幅迅猛发展,销售额则从2006年的6000多万元飙升到2010年的5亿多元。很多企业喜欢像嘉林药业这样“冲浪”,原始驱动力就在此。嘉林药业是立普妥在国内的首仿者,其主打产品阿乐的历程值得后来者借鉴。

    我们从其发展的过程来分析,阿乐与立普妥分享市场的秘诀就在于_速度。无论是挑战专利还是市场布局,都体现了速度的威力。

    上个世纪90年代,嘉林药业(当时称北京红惠制药)开发了阿托伐他汀钙片,在立普妥获得国内行政保护之前获得生产批文并得以上市。记者通过国家药监局网站了解到,国内生产立普妥的企业仅有嘉林药业一家。阿乐是2000年上市,比立普妥进入中国市场早一年。嘉林药业总裁刘伟公开表示,多年来,立普妥在全球降脂药市场乃至整个药物市场的“老大”位置无人能撼动,而就阿乐来说,作为首仿品牌专利药,与原研企业竞争,调整市场策略是该公司管理层亟待解决的难题。“阿乐的销售重心应该定位在医院市场的推广上,以学术推广带动医院市场的临床应用。”刘伟提出。

    阿乐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区县以上的医院市场,这同立普妥以高端医院市场为主的产品定位形成互补。同时,阿乐在市场上的产品规格是7片10毫克装,而立普妥则是7片20毫克装。作为首仿药,它迅速抢占了基层市场,2012年嘉林计划继续扩容基层市场。

    不过,2011年立普妥到期后,阿乐的市场份额和增长率能否保持同前几年一样的快速增长,是嘉林面临的最大挑战。毕竟首仿的红利期已过,印度仿制药企业兰伯西以及华生制药等瞅着这块肉如狼似虎,市场份额将重新被划分。

    重塑新传奇

    但是,玫瑰虽美,却也带刺,首仿跟冲浪一样,也是一种高风险的运动。那么,谁才会成为未来新兴首仿产品中的骄子?很多业界人士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生物仿制药。记者从梳理的畅销生物药专利的情况来看,如赫赛汀、恩利、赖脯胰岛素、美罗华、类克等均将在未来几年内失去专利保护。目前,中国本土的沈阳三生制药就生产了安进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物首仿药。

    “可以看出,未来生物仿制药将会是企业抢仿的重点领域。像拉米夫定、恩替卡韦专利在几年前均已到期,阿德福韦酯的原研厂商GSK在国内仅获得晶型专利,这都是很好的机会。”俞雄分析说。

    美国2010年制定了生物仿制药进入市场的简化申请途径,给生物仿制药提供了新的机会。中国在今年6月也启动了生物仿制药指南的制定工作。

    对此,武汉人福医药董事长王学海和记者交流时言语之间对基因药物、生物制品亦是情有独钟。“未来人福在生物医药产业投资上会更加侧重这些领域。我觉得,对基因药物的研制将导致制药产业发生重大变革,传统新药研发已经挖掘到一定程度了,基因药物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和开发的目标。”王学海对记者如是说。

    不过,仍有专家对化学首仿药怀有信心。“在中国老年化程度加速的提前下,三高等慢病领域的抢仿将会显得格外有吸引力,同时,抗精神病药、哮喘治疗药、血液稀释剂也有很多原研药可供首仿。”专家说,通过立普妥可以看出,我国制药企业若想分到一杯羹,得有冲浪的激情,必须积极对包括专利挑战制度在内的美国仿制药注册法规进行研究,并结合自身实际灵活定位,把握平衡的适应能力。

    在药品创新的世界里,需要不断地寻找浪潮的边缘,因为每一个浪潮都会带来创新的机会。但作为冲浪先锋的首仿,也是一种高风险的运动,那么谁将成为未来首仿产品中的骄子?

来源:慧聪制药工业网

【编辑:amanda】 国际药物制剂网       本文链接: http://www.phexcom.cn/hydt.aspx

在线
咨询

在线咨询服务时间:8:30-17:00

服务
热线

021-55807300
8:30-17:00

关注
微信

PHEXCOM公众号
顶部